中國農歷的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每逢這天,人們都會扶老攜幼,賞菊登山,還要插茱萸(茱萸是一種芳香的藥用植物),吃花糕。
重陽節的名稱得來是因為,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則是雙九,也就是重陽日。關于重陽節的來歷,有一個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傳說。
傳說在公元前三世紀,那時有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名字叫費長房。他不僅能 呼風喚雨,還能遣神捉鬼。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為師 。由于這個青年決心很大,費長房就收他為徒,教他學本領。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們全家將有一個大災難降臨 ,你要提早作好準備?!被妇奥犃?,十分驚慌,連忙跪下求師傅教給他躲避災難的辦法。費長房說: “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多做幾個紅色的布袋,里面放進茱萸,纏到胳膊上,再帶 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攜帶全家老小到一個高坡上飲酒。這樣,就可避開大禍。” 桓景認真地照師傅的辦法去做了。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的清晨,桓景帶著全 家來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過了這一天。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 看,大吃一驚,家里的牛羊雞犬都死了。他們果真避過了一場災難。從此,重 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相沿成習,流傳了兩千多年。
中國有一首廣為流傳的古詩就描寫了重陽節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朝(618-907)大詩人王維的 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 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當時,十幾歲的王維客居在京城,不免要時時想家,尤其逢到節日,看到別 人家歡聚一堂,不禁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了。重陽節時,京城每家每戶都佩茱萸 ,而自己家中卻少了一個佩茱萸的人,這就是自己呀。
重陽節的另一個習俗就是吃重陽糕,在漢語發音中,糕與“高”同音,含步步高升、興旺發達之意。人們用江米、黃米、小棗等原料做成蒸糕,上面還插上五色小旗,稱之為“花糕”。住在平原的百姓,重陽節無高可登,吃了花糕,以示登高。
古時重陽節還被賦予“長壽”的內容。因為人們認為重陽節的這些習俗“能令人長壽”。
現在,人們仍保持著在重陽節登高賞菊的習慣,商店也會在這天出售花糕。而且近些年,人們還取“九月九日”是“久久”的諧音,把這天定為“老人節”,這既包括了重陽節原有的內涵,也表達了人們敬老愛老、祝愿老人健康長壽的意思。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么啊?
2021年07月07日 10:02:0670
上一篇: 廣西平南縣大洲鎮有什么古老的文化?
下一篇: 校園文化形態被分為以下哪幾個方面
- 發表評論
-
- 特別關注
-
維吾爾族與漢族的習俗區別?
4 2
關于東盟十國的各種信息?
164 0
東盟十國的歷史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139 0
形容東南亞風景的句子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