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1 氣候特點:日本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海洋性顯著
2 地形特點: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定)
3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日本的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分布特點:日本工業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4資源:礦產資源短缺,木材資源豐富,但是每年進口大量木材
5農業,為現代化小機械農業,現代化高,產量高,水稻基本能自足。
印度
1、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恒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2、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分旱雨兩季,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
3、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4、印度的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件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比如: 麻紡織工業加爾各答,棉紡織工業孟買,高科技工業班加羅爾
5 主要河流:恒河及普拉馬普特拉河
6 資源:鐵 錳資源豐富,分布在德干高原東北部
俄羅斯
1、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高地。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3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4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地區分布不均,東部多,西部少。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產地主要有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
5四大工業區: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亞區,分布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這里是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以圣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分布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波羅的海沿岸。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和航天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烏拉爾工業區,在烏拉爾山區,位于亞歐分界線上。這里主要生產石油、鋼鐵和機械等產品;以庫茲巴斯為中心的西伯利亞工業區:這里主要生產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重工業產品和軍事工業產品。
6、農業落后,原因光熱資源不足
?美國
1地形特點 :美國本土的地形特征是東西兩側高,中間低,沒有東西走向的山脈。本土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地形區,東部為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沿岸低地,部部屬科迪勒拉山系, 中部大平原
2氣候特點,溫帶大陸性強,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遞減
3河流:密西西比河及其眾多的支流構成的航運可達全國大部分地區
4資源:東北部的五大湖,淡水資源豐富,以及阿巴拉契亞山的煤,墨西哥灣沿岸的石油資源,
5農業特點: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
6工業:五大湖區的重工業(東北老工業區,底特律),南部的宇航(休斯頓),西部的高新技術產業
7經濟特點.世界經濟第一強國,高新技術產業在經濟增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美國發達的經濟,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 和破壞全球環境的基礎之上。
中國
1地形:東部以平原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為主????2氣候: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東部地區: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地區:高原山地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河流:主要有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遼河、海河和松花江,水能豐富,位居世界第一
4自然資源:總量多,人均不足,許多礦產資源,位居世界前列
5農業特點:人均耕地不足,商品率較低,機器化程度低
6工業特點: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低,但發展速度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