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包含哪些重大政策舉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 堅實根基?!督ㄗh》強調,要“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戰略工程。
?? 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傳統文化 做到“揚棄繼承、轉化創新”,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化繁 榮興盛、走向現代化。第一,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一是抓好挖掘整理。
??系統研究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 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 鮮明特色。二是抓好轉化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 以拓展、完善,對那些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三是抓好重點項目。如編撰中華文化經 典導讀、拍攝歷史文化紀錄片、推進戲曲音配像和像音像、建設中華文化資源數據庫等,精心組織實施,發揮示范作用。四是抓好 教育普及。推動文化遺產教育,在國民教育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五是抓好展示傳播。實施文化遺產陳列精品展示,加 強中華文明數字化展示,注意發揮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綜合運用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第二,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一是提升文物保護質量。強 化文物保護立法和執法,加強國家重大文化遺產地、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保護,健全文物普查登記和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引導規范民間收藏,推動文 物由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轉變。
??二是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立完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對瀕危項目和年老 體弱的代表性傳承人實施搶救性保護,對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實施生產性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實 施整體性保護,加大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統籌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三是振興傳統工藝。深人 挖掘中國傳統工藝的技術與文化雙重價值,加強政策扶持和人才培養,推動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四是系統梳理和保護傳統文化典籍。加強古代典籍文獻整理、出版工作,全面推進修史修志工作,推進國家典籍資源數字化。
??第三,振興和發展民族民間文化。一是加強規劃引導。把傳 承弘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融人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 劃,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美麗鄉村,打造一批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延續歷史文脈。二是完善項目扶持。加強對民間文學、民俗文化、民間音樂舞蹈戲曲、少數民族史 詩等遺產項目的搶救,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落實有關增強地 方戲曲院團“造血”功能和發展活力的扶持政策,建設少數民族 語言翻譯出版基地,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產品譯制、播出。
??三是創 新載體形式。豐富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活動載體,加強文化非營利 機構和基層群眾性文化組織建設,舉辦基層文化講堂、道德論壇、 經典誦讀等活動,開展培育傳承優良家風和校訓活動,深化“我們 的節日”主題活動M四是發揮人才作用。發現和培養扎根基層的 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發揮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 德模范、身邊好人等“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涵育文明鄉風, 倡導禮儀禮節,延續我們的鄉村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