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同胞有以下傳統節日。
一,苗年,主要盛行在貴州,廣西兩省苗族聚居區。分別為農歷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苗年前后歷時九天,這是苗族人民民間最隆重的節日。
二,春節,是我國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共同歡渡的節日,在我國黔東南的苗族把春節叫漢年與傳統的苗年共存,那些不過苗年的苗族地區,主要還是過春節。
三,龍船節,是苗族水面劃船比賽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在貴州臺江,施秉兩縣的清水,巴拉河兩岸。時間為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
四,四月八,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黃平,松桃,湖南湘西等地苗族為紀念苗族英雄亞宜的傳統節日。
五,吃新節,是每年農歷六,七月間稻谷抽穗時,苗族家家戶戶在午日或辰日聚會歡渡吃新節。各地過節的時間不一,節期一般為2天~5天。吃新節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
六,蘆笙節,是貴州舟溪一帶苗族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節日,一般在農歷正月,二月或三月或七月舉行,持續四~五天時間。
七,花山節,又名踩花山,踩花場,踩場,踩山等,流行于貴州西北,四川南,云南東南部的苗族地區,此節因苗族的住地不同,所以過山節的日期和名稱也不一樣。
八,趕秋節,每年的立秋之日,時間一天。這一天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寨山場,唱歌跳舞,尋求伴侶好不熱鬧。
九,踩鼓節,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每年農歷二月的笫一個豬場天,自動聚地在當地規定的歌場上踩鼓。
十,祭尤節,此節時間為農歷10月的笫二個牛場天。祭尤節是苗族的古老傳統節日。
貴州少數民族的節日和民俗有哪些?
@二成子 展開全部貴州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有苗族,布依族,四月八 布依族的六月六翼族的火?把節,,水族端節 瑤族的盤古節,三月三,三月三,是布依族傳統節日。
貴州少數民族的歷史悠久,重要的節日有春節、上墳亮燈節、三月三節、四月八節、端午節、六月六祭地節、七月半迎送祖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九日重陽節、十月初一節、臘月初八節、布依族小年節、苗族跳花節等。貴州少數民族眾多,節日繁多,風俗各異,民風淳樸。
苗族風俗有哪些?
1、飲食習俗: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麥、燕麥等為主食。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采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過去,由于山區缺少食鹽,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終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調味,日久形成習慣。
2、喪葬習俗:
有些苗族地區,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認為時辰不對,死者須再要一異性死者相伴。故死時不適,喪家常請巫師念咒“改”,同時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內放鐵、銅等非銀金屬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為如是死者在回東方的路上買不了水喝,鐵、銅還會折騰死人。在些苗族地區,村寨死人當天,可以勞動,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則挑柴者會有災難。停柩期間,家屬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內,家中任何東西不得出賣或借人。
3、制度習俗
議榔制:是不同宗的家族組成的地域性村寨組織,即農村公社組織。各地苗族的叫法不一。黔東南叫“構榔”或“勾夯”,也叫“構榔會議”;廣西叫“栽巖會議”或“埋巖會議”;湘西大部分地區稱“合款”;云南金平縣叫“叢會”或“里社會議”。它是苗族社會中一種議定公約的制度,是地區性的政治經濟聯盟組織。議榔組織大小不一,幾個或幾十個寨子組成的最為普遍。議榔的最高權力機關是議榔大會,其任務主要討論有關大事,制定議榔款約,選舉各種執事首領。
4、生活習俗禁忌
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于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風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苗族的禁忌,據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5、節日習俗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
農事活動節慶;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