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又叫過小年,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關于火把節來歷的傳說也有很多,大都比較類似像極了神話故事。
傳說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后,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舊歷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里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火把節的由來雖然有很多種說法,其本源還是對火?的崇拜,目的是希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也是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的象征。
火把節是一系列族源相同的多個民族的共同節日,這些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卻不太一樣。其中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的火把節最為出名,時間在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在節日期間,當地人會舉行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活動,以此保佑人畜平安?!盎鸢压潯币彩前鬃宓墓澣眨磕晗臍v的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也會舉行預祝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的火把節活動。另外,江蘇南通地區也有一些漢族人過火把節。
云南各民族關于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彝族關于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游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來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納西族關于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歷的重大信息,與《玉溪編事》、《祿勸縣志》、《峒溪縣志》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歷提供了重要線索。大理和昆明一帶關于火把節的傳說,雖然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其“星回節”的說法,一樣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活水及深厚文化。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后,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
阿體拉巴便在舊歷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里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撒梅王與異族抗爭,頭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現又長出一個頭來與之奮戰廝殺。最后,由于奸細的出賣,砍掉頭用尖刀草掃過脖子后,撒梅王的頭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死不復生。據說尖刀草上的紅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紅的。后來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紀念撒梅王,并尋找他的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