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金節”從字面看來容易讓人誤會與金銀財寶有關。實際它是音譯自滿洲語“頒金札蘭”。“頒金”,漢語意思是“生”、“生成”、“生氣勃勃”的意思;而“札蘭”,漢語意思是“節日”、“喜慶之日”的意思,因此“頒金節”即滿族的“生氣勃勃的節日”,也就是“誕生日”。
“歷史上的頒金節標志著女真各部落的統一,可以說是清朝統一全國的歷史性開端,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頒金節也是滿族最盛大的節日之一。這一天,滿族人紛紛聚在一起,組織起文娛、體育等活動。不僅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裝,還跳起民間傳統舞蹈,唱起民間歌曲,開展各種慶?;顒?。許多滿族的藝術家還表演精湛的技藝,同時,還要準備奶茶、薩其瑪、打糕、金絲糕等滿族特有的民族食品。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水族藏族滿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歷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歷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桿編織一只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水族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最隆重的當推“端節”。水族有自己的歷法,“端節”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于農歷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什么是滿族的添倉節?
添倉節不是滿族獨有的,是北方黃河流域農耕民族的傳統節日。具體日期是在每年舊歷正月的二十五日,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里增添糧食。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產,這就寄托了人們對于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愿望。填倉節又傳說為老鼠娶親日。是日夜晚不點燈,稱為鼠忌。
滿族人的拜年形式及祝福語是什么?
滿族的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國各地滿族地區。
滿族的添倉節的來歷簡述
“添倉節”是古代民間祈年節俗,在農歷正月二十五?!兜劬q時紀勝》,“(正月)念五日為填倉節。”屆期,人們或飽食以表示填滿了倉,或用灰等圍出倉的形狀,在其中放些糧食以示倉滿,或祭祀倉籠之神,以祈一年糧豐倉滿。填倉節分大小,小填倉在農歷正月二十,為祭以祈年豐,亦稱“小天倉”、“小添倉”;大填倉則在二十五?!督樾菘h志》:“二十日,名‘小天倉’。煮黃米糕,燃燈禮佛?!薄洞笸尽罚骸岸?,為‘小添倉’;二十五日,為‘大添倉’,添買米面、柴炭等物?!?br>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里增添糧食。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產,這就寄托了人們對于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愿望。添倉節,在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征性地往糧倉里添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并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
有的地方添倉節,做“雨燈燈”,燈燈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個,小碗大小,每個燈頂端捏一個燈盞,燈盞邊緣捏一個小豁口,每個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個月。燈盞蒸熟后,揭開鍋先看哪些月的燈盞里積的汽水最多,則證明那個月雨澇。再根據種裝甲在哪個月需雨水最多來推斷這一年收什么,作為本年安排種植的依據。
滿族的添倉節時,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匹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