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壯族三月三”和清明節,廣西放假5天!
清明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每到清明節,我家鄉很多外出務工的人都會趕回家與家人一起到上山掃墓,那時山上、路上的人群可以說洛繹不絕,鞭炮聲也每時每刻有耳邊響起,這個場景不亞于春節那般熱鬧。
農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這個節日除了有著五色糯米飯之外,很多地方還有著三月三拜祖先或對歌或其他民族特有的習俗。
看著今年4月份的掛歷牌,可發現今年的清明與三月三假很接近,4月5日是清明節,國家規定的清明假期時間為4月5日~7日,恰好4月7日又是廣西特有的三月三,這個節日在廣西也有著2天的假期。再想到早些天得到的信息,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了營造“壯族三月三“良好節日氣氛,將4月4日、8日放假調休。如此廣西“壯族三月三“和清明節的假期是4月4日到4月8日,所以廣西放假5天!
同為一區公民,三月三不放假的單位是在耍流氓嗎?
“三月三,五彩壯鄉節”都有什么活動習俗?
抱歉,三月三是壯族人的傳統節日,本人身為漢人,對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了解甚少,回答不了這類問題,謝邀~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重大的節日,是傳統駝越文化的重要表現,形成了現在趕三月三歌迂的習俗。在現場還要制作雞屎藤、艾粑粑、五色糯米飯等各式各樣三月三傳統。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擺上五色的米飯等供品,男女老少圍著布棚唱歌,趕歌迂,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里,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
壯族重要節日是什么?
壯族重要的節日是三月三節。
如果說起壯族的特色節日,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三月三,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
三月三節主要活動就是唱歌。傳統的三月三歌節,古今各地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歌會。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民貿活躍,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
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壯族文化盛宴主要是什么?
1、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旯潯?、“中元節”等。
2、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壯族一向以能歌著稱,早在漢代劉向的《說苑·善說篇》中,就有關于先秦時期壯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記載。壯族民歌形式、內容豐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腳韻。
3、有盤歌(或稱“猜歌”)、哭嫁歌、賀新居歌、生活歌、農事歌、時政歌、歷史歌,等等。壯歌的特點是善于觸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謎、盤問的形式,唱出有聲有色、動人心弦的歌詞。
壯族三月三”是廣西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廣西區內的壯、漢、苗、瑤、侗等各族民眾都會歡聚一堂,舉辦唱山歌、搶花炮、打銅鼓、拋繡球、打扁擔、舞春牛、師公戲等民族特色文體活動,參與人數逾千萬。目前,這一傳統民俗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廣西著力把“三月三”打造成一個集民族文化、群眾體育、風情旅游、特色消費于一體、全區各族群眾廣泛參與西歌王大賽、駱越祖母王祭祀大典、千人竹竿舞、千人武術、千人廣場舞展演、民俗千家宴等壯族三月三民俗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