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業經濟影響報告
1、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實現國內旅游經濟收入。
2、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提高城市形象,保護弘揚當地文化特色。
3、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旅游業是集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的行業關聯性很強的綜合產業,旅游業的發展對其它行業有明顯的直接和間接帶動作用,如,旅游業對能夠帶動地方旅館業、餐飲業、交通業、娛樂業、商貿業、零售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從而提升當地經濟水平。
4、增加居民就業機會。旅游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因此,發展旅游業能為社會提供和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解決當下居民就業問題。
5、協調環境和社會發展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被寫入了新黨章,綠色城市、生態城市所訴求的也是城市環境的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黨中央密切關注的重大問題。
2. 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分析
旅游業是第三產業。
服務業?,F在的行情還不錯,人們只要具備了旅游的三要素就會出去旅游(1、可自由支配的金錢;2、連續的閑暇時間;3、旅游動機。)所以,依據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的現狀還是不錯的。旅游業的未來行情不好說,因為它是第三產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國家政局的穩定情況;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國家政策…… 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旅游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旅游業已成為我國第一國民收入產業,可以說是個很不錯的行業。所以,旅游業現在及未來的行情還是很樂觀的。
3. 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2018年旅游業數據分析,
2018年,中國旅游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體系日益完善,市場秩序不斷優化,中國2018年旅游業總收入達6.0萬億元,對中國GDP的綜合貢獻為9.9萬億元,占國內GDP總量的11.0%,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
2018年,中國國內游人數達55.4億人次,同比增長10.8%,旅游成為中國人民的必需品。國內游市場是全國旅游市場的主力軍。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全域旅游意識的提升,未來旅游業的發展前景較廣闊。消費升級推動全域旅游應運而生,全域旅游是應對全面小康社會大眾旅游規?;枨蟮男吕砟睢⑿履J胶托聭鹇?。
4. 旅游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旅游公司的八大要素中六要素是“游、住、行、食、購、娛”,在這六要素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旅游環境,旅游文化兩個要素。這八大要素涵蓋了旅游的全部內容,以致無論旅游業如何發展,仍然沒有逃脫這八要素。做為一家旅游公司要時刻牢記這八要素,把游客當成自己的親人去對待。
5. 旅游業發展狀況分析
旅游業40年經歷了四大階段:
一、初創階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國家為改革開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發展旅游事業”。
國家第一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戰略性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強旅游工作的決定》(1981年國務院80號文件)有兩個定位:
1、雙重性質雙重目標,“旅游事業在我國既是經濟事業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業發展要“政治經濟雙豐收”,這是用以確定旅游業“中國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2、把旅游放在經濟領域中比較、調試后的定位,“旅游事業是一項綜合性事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
這也是第一次關于產業重要性的精準定位,為旅游業在40年“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大發展中“選對跑道”“對上表”。
二、產業化進程階段(1986-1998年)
從1986年國民經濟“七五”計劃,到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游業明確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1981年,國務院主持制定了旅游業第一個發展規劃,在5年后列入國家第七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5年實踐、5年探索有多難可以想見,最終這個《規劃》敲定了作為“國民經濟一個組成部分”的產業應該有的基本政策體制保證,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的軌道上開始了產業化進程。
6. 影響旅游業的經濟因素
近代西方旅游的興盛與旅游業的問世主要得益于產業革命的成果。所謂產業革命是指在18世紀下半葉以歐洲為中心發端于英國的資本主義機器化大生產方式替代封建的工場手工業生產方式的過程。它構成了對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 第一技術因素。導致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和新的交通方式的產生而且廉 價的交通費用和旅途時間的節省使得平民百姓更有可能加入旅游行列從而導致旅游者規模的不斷擴大。
第二經濟因素。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形成造就了工業資 產階級和無產者并形成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雇傭與被雇傭關系。資本家依靠剝削工人的剩余勞動價值獲得巨額財富因而最有條件成為旅游的生力軍而工人階級也通過各種方式的不懈斗爭爭取工資的增加和逐漸增多的帶薪假期。
第三社會因素。它是刺激人們外出旅游的“推”、“拉”因素。 第四價值因素。價值觀念是人們旅游需要的形成和旅游動機的確立的核心因素。
7. 旅游業發展影響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彰顯文化,文化推動產業。旅游文化產業是當今世界的黃金產業、朝陽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與活力。如何以文化提升品位,以文化打造特色,以文化展示魅力,以文化推動產業,必須認真研究思考。吸引力是一個地方旅游業得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為了讓游客通過山水游玩、生活體驗、溪谷戲水等活動,達到“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旅游業若缺少了人文歷史文化底蘊,便失去了個性特色和精神內涵。發展旅游要發揮文聯各學協會作用,發掘民俗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推進民間舞蹈、工藝、器樂、曲藝、盛會、地方戲曲、文物古跡等民俗文化與休閑旅游度假產品的嫁接,保留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原生態的發展空間。演藝、影像等傳媒文化對旅游業市場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要以自然景觀為載體,以人文文化為靈魂,深入挖掘、整理、修復和張揚歷史文化,用光影技術,再現歷史場面,復活歷史瞬間,講述歷史故事,使游客感受到景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