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東北沒有什么特有的傳統節日,東北的傳統節日就是全國的傳統節日!
最隆重的非春節莫屬!
一年到頭,人人都盼著過年。過年也就是春節,是舉家或者舉國都期盼歡度的傳統佳節!幼兒園的兒歌,唱出了年的味道!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從過了臘八開始,似乎年就開始了。足可以看出春節的隆重!而在東北,春節的味道會更濃一些!
其次注重的就是端午、中秋!
在東北,端午節又稱“五月節”,中秋節又稱“八月節”,足可以看出東北普通人的實在與可愛。這么接地氣的節日名稱,特別有家的感覺,鄉土的氣息。而每到“五月節”“八月節”,都會說一句“過節了,吃餃子”!在東北,五月節的餃子要勝過粽子一籌,八月節的餃子更是獨領風騷戰勝月餅!似乎這餃子就是東北人節日的象征,這餃子就是東北人回家的理由!
地方的就是全國的!中國傳統在各民族間可能會有些差異,有些地域民族自己的節日會獨特一些,但是東北漢語居多,傳統節日還是比較緊跟全國大潮的!
你知道臘月三十(除夕)風俗習慣必做的幾件事都是啥?
關中大地年事風俗習慣一瞥
~~~~~~~~~~~~~~~~~
歷史上任何一種風俗習慣的形成,都有他的許多歷史淵源。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關中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是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與厚重,這里曾經是十三代帝王朝建都的地方。而且那些在中華歷史上具有特別重大政治影響的朝代都在關中,關中民間的許多傳統文化傳統習俗都和歷朝歷代的都城宮廷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紐帶關糸。關中文化、關中習俗夲是華夏的主流文化。
臘月三十(除夕)必須做的幾件事:
①、除夕的早飯,每人吃一個餛飩,寓意著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在一起。餛飩是年前蒸的,和饃饃一樣大,里面包的是青油(青油和面粉調合在一起,成散狀)。
②、上午“屋里人”忙著做年上吃的飯菜,有招待人的,有初一早晨自家人吃的飯。初一講究吃“錢串子”,“錢串子”就是捏的“扁食”和細面混合下在一起,寓意富貴不缺錢。
③、“外前人”上午把屋子里從后院至前院的衛生好好弄一遍。把先人的“影軸”舒展到廳堂正中央,各位列宗列祖的牌位子按輩份恭恭敬敬的擺放到供桌上,把香爐、香筒、臘臺按左右各一擺放好。
④、在門前大路口燒紙,以告慰逝去的先人要過年了。過去處于防止頭匪進城,所以冬季東西城門一般情況下不準開,人們也就不到墓地上墳,時間久了,就成了一種習慣,盡管解放后雖沒頭匪,但人們還是沿襲過去先人遺傳下來的習慣。
⑤、下午在大門外點燃鞭炮,是一種驚天地、動鬼神、圖吉利、避邪氣的意思。一切就緒后,“外前人”就敲起了大鼓,奏響了年的到來,敲出了年味。
⑥、夜幕降下以后,供桌上的兩個臘臺點燃,讓光亮照滿廳堂屋子,供桌前面的地上鋪著墊孑,晚輩們面向正前方,跪在鋪墊物上,給長輩磕頭。
綜上所述,這些都是過去達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兒時的我跟著父親一年一年地就這么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