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主要分布在遼闊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縣。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對藏族的文化和風俗有深遠的影響。在飲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類、禽獸類,如馬、驢、騾、雞、鴨、鵝等。大部分地區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魚類。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動物的肉,如牧養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雙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飲食多為一日四餐,早7點第一餐。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點吃第二餐,午后2點食第三餐,亦稱午餐,以食用肉食為主.晚8點吃第四餐,食品以粥為主??傮w上牧民們以牛、羊肉和奶茶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農區藏民的飲食以糧為主,蔬菜為副。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經炒熟磨粉而成,再經數道加工調配工序制成粑食。粑食營養豐富,香酥甘美,不僅藏族終生食用,居住在藏區的其他民族也喜歡。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沒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時刻不可缺少的飲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民過節必備的飲料。習慣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黃綠清淡、酒香甘酸。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規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幾乎都喝青稞酒。
藏族元宵節的習俗
藏族元宵節的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在漢族地區,是傳統的元宵節,也叫燈節。歷史上,這一天,鄉村城鎮,都要張燈結彩,歡慶一番。據說這一習慣,起于唐代。那時,封建帝王為了粉飾太平,張燈結彩,令百姓觀賞。且不論統治者的用心,就民間習慣而言,元宵節間,確是家家點燈、戶戶結彩、玩燈、舞獅、放/火/炮,熱鬧非常。
??? 在雪/域/高/原,藏/歷正月十五,與農歷往往相差無幾,也數百年流傳著“花燈節的習俗。這一天晚上,拉薩八/角/街四周,擺滿了五彩酥/油塑成的花卉、圖案和人物、鳥獸。城鄉人民,紛紛擁到八/角/街游玩。各寺院的僧人及民間藝術家用本地盛產的酥/油和色彩,制作出精美多姿的酥/油/花/盤及各種姿態的供奉天女,加上精細的燈架,玲瓏剔透。人們還利用酥/油/花再現出各種神話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花鳥和景象,有的成屏連片,象立體的連環圖一樣。精彩的圖景、多姿的燈花吸引了萬千觀眾。人們在塑花之下,狂歡起舞、徹夜不眠。
??? 雪域高原的花燈節,開始于明永樂七年,即1409年,由佛教/格/魯/派祖師/喀/巴/洛/桑/扎/巴于正月十五日,在拉薩創辦傳/昭/法/會時,陳列各種供品,隆重紀念釋迦牟尼現/神/變/降/伏/邪/魔/日,從此以后,人們便沿襲他的做法,每年元月五日擺花添燈。不過,這一古老的傳統節日如此受重視,更主要的還是出于人民對生活的追求和熱愛。愛美、種花、賞花,這是人對美的追求。藏族人是十分愛花的,他們雖在惡劣的氣候條件里,也千方百計種花栽盆。拉薩街頭居民房前和窗戶邊,不乏一盆盆各式鮮花,人們在向大自然挑戰表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
元宵燈節和藏族人民的擺花節,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才逐漸變成民族的節日的象放/鞭/炮、貼春聯(桃符)、獻哈達這些漢藏人民習慣和禮節,很早以前確實含有迷信或宗教成分,但隨著生產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人們的心理素質發生變化,這此習俗賦有了新的的含意,成為歡慶、祝賀、禮樂的形式了正因為這樣,元宵的燈節的藏/歷正月十五日的花燈節,至今仍在漢、藏族人民中流行。